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园地 > 思想理论

接轨上海专家谈(二):从现代产业体系发育促进沪通产业对接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2017-04-07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晖明

 

我们对产业的理解,过去存在简单化倾向,其实产业是一个立体的概念,不是一个项目,比如有地方说我们拥有太阳能产业,其实就是一个做太阳能的企业,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拥有产业,无锡市拥有施正荣的尚德项目,也不能完全叫太阳能产业,因为尚德只是太阳能下游的组装,而上游的太阳能光伏是江西赛维LDK,就是彭小峰的企业。施正荣做太阳能发电器的时候,中国还没有配套的太阳能产业政策,不仅没有太阳能生产的生产技术、产业政策,也没有太阳能使用的消费政策。彭小峰上了这个项目就到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高新司说你是太阳能产业,发电,我们还没有研究,是发电请到能源局。再去能源局,要拿国家产业的政策的一些贴息和补贴,国家能源局说太阳能是新能源,这是新技术,还是到发改委高新技术司。作为一个真正的产业,一定要有从技术源头到消费市场的行为关系,都能够成系列地被认知,成系列地规模体系化,才是真正的产业。我就是要强调这个问题,否则是误解。项目也不等于产业,产业是个立体的概念,里面还包含市场消费的问题,包含品牌的认知、接受度、影响力,包括可持续的投入能力、盈亏能力和后续技术的成长能力,还有一系列的配套,包括从原料、材料、物流配送到整个的法律服务,整个的财务服务,那才是个产业生态。所以要研究产业升级,要对产业有清楚的认识。当然我们在具体做事的时候,就是一个环节,你抓住某个环节,千万不要忘了在体系上做考量,否则的话,有的项目上马的时候就是下马的时候,无锡尚德是最典型的例证。

互通产业合作和对接的融合,现状如何?其实我们没有仔细地去做调研。做各类项目,各类信息管理、各类人才往来、供销关系、技术合作,互通之间客观上就存在着非常丰富的相互对接相融的技术。南通必须把这个基础盘点清楚。从我自己的体会看,当年的大达码头,张謇对纺织产业有了足够的规模的基础上,有了一厂二厂三厂大生的系列,然后他就考虑原料、材料和产品的销售问题,以至于他要考虑这个运输问题。注意这个过程背后有产业规律,什么规律呢?就是我自己所拥有的采购销售的运输量,足以建一个码头配套,同时也是规模经济的,这是一个企业家的思维能力。所以他才会到上海去找一个地方去建一个码头。再比如说宝钢,上马以后就上了一个宝钢宾馆,有很多人都想不通,宝钢做钢铁的,怎么上宾馆了。再比如说复旦大学,不知道有多少宾馆了,但最出名的是五星级的复旦皇冠假日酒店,很多人也想不通,你复旦大学搞个酒店做什么?其实很多大学都有,什么原因,因为复旦大学每年的研讨会就有3000多场,涉外的就是500场左右,所以学校的客人来得特别多,有客人来都要住,所以建一个宾馆都是创造经济的,所以这背后就有产业规律。过去我们可能过多地关注生产制造加工能力的规模经济,确实有这个问题,但是与一个产业的成长相关联,它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后,比如说长虹、海尔,自己做独立的销售系统,就是因为它有足够的生产规模,从而足以支撑销售规模,因为销售需要铺垫,销售需要培育网络,销售需要自己与客户直接打交道,以至于有销售规模,在生产规模、销售规模的基础上,它才考虑长期发展的科研规模。而且从海尔的发展过程当中,有非常重要的经验,什么经验?海尔在2000年之前,它的销售规模已经很大了,当时它没有建自己的研究院,什么原因?在当时的环境下,张瑞敏很聪明,科研机制特别落后,这个时候它的销售已经达到200亿,300亿了,但所提取的科研费用还是很不足的。到2002年建了研究院,所以这里面就有它的规律。

我们应该对我们现有存量的南通与上海之间,在供销关系、生产能力、技术专利的使用等方面作出科学的评估。现在南通已经有几块是上海开发区的飞地。比如说张江在海门启东,上海的杨浦在海安等等,这些都是体制环境条件培育出来的经验,做得很到位的还在对接。所以我认为不要重起炉灶,当然我们希望有增量,问题是存量之间如何巩固,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飞地从生产到生活,南通能否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北京人老是跑到山西去消费,上海人跑到苏州、跑到太仓、跑到昆山去消费,现在交通允许了,可以跑到南通来消费,所以现在就有我们在存量弄清楚的基础上怎么很好的检讨现有的存量是不是运作得非常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很好的成长性,还是说就是在合作中摩摩擦擦,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总结的,因为现在的摩摩擦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存在有负效应的示范。所以我们要很好地检讨我们在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观念上最大的问题是对估值合作当中的权益的估值判断,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往往说你有什么我有什么的时候,就是没有很清楚地看到成长性,对彼此合作可能带来的意义,以至计较当下,当然我们南通和上海合作当中,特别是上海会很严重地出现这个毛病。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财政的1/6是上海提供的,工业品是上海最好,去上海出差买双皮鞋,买斤毛线,由此养成了上海的这种心理,所以在和外地合作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这种思维,什么思维呢?就是说很斤斤计较,如果说是看得清楚赚一个钱的话,他会说他要拿六成,因为他老大,所以我们就会计较这个问题,往往在合作过程当中,提前看利益是看不明白的,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因此上海的行为变化,希望对我们有启发。黄菊当时说过一句话,上海人现在开始变得比较聪明了,过去上海叫精明不高明,不高明体现在他总认为自己是老大,总喜欢多拿,上海人现在才开始变得比较聪明,看到了长期发展的变化,双赢的市场。他提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上海从现在开始应该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背后有对资本运作的思维方式。上海是一个经济大都市,解放前就是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向前深化观念的转变。不求所有,只求所留。因为你是一个大都市,应该让各地的工商人士他们的信息流、他们的市场流都到你这里来流就行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人变聪明了。我们南通解决和上海的对接问题,南通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意思。

下面说得具体点,第三个问题。推进不同产业的对接,我只是稍微梳理了一下,分解了一下。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德勤的活动的时候,他说打一个谜语:南通南不通,就说明了当时的情景。南通现在有了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然后海门的桥也要通了等等,就是一系列的南通交通的改变,上海的第三机场备选的研究当中确实提到过兴东机场,但是由于嘉兴,嘉兴市政府的力量可能最后第三机场会选在嘉兴,这是省里的事情。对接上海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省委省政府工作体系当中的一个重头,以致于李强书记什么时候走访上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上海不响应,中国的官场非常讲究对等。我记得当年我给上海牛奶公司策划收购黑龙江的畜牧企业,我是动用了关系带队去访问,作为上海农业代表团的一员,和黑龙江分管农业的省长见了面,吃了饭,谈了,办公厅就发通知哪一天接待上海来的代表团,会议纪要一出,我就拿着会议纪要找一个个相关办事机构,一个个门敲开来,一次性办了,这就是中国办事的风格。第二个我们一小时经济圈,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完全改变了,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去年前年的工业产值负增长,今年前3个月是正增长的,上海经济缺的是没有龙头大哥企业,除了上汽。南通就有在行业里面是龙头大哥的企业,如东县中天科技我去过,在光纤行业里可以说是老大,但是这个企业如何提升,这个企业可以把总部搬到上海,对企业的发展一定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觉得比如说罗莱,在家纺里属于上市公司,罗莱和叠石桥之间如何组合,我曾经参加过一次通州区的活动,我就特别提到你能不能出一些指数产品,到今天为止有没有指数产品呢?比如说家纺指数,在现有的基础上稍微提升点就可以了,所以我觉得在叠石桥和罗莱这样的家纺企业,我们的行业协会要如何形成转变企业家的思想理念,不要只做龙头不做凤尾,不要大家争今天会长你做,明天会长我做,这是我们企业家当中最流行的问题,我曾经参于过一次讨论,是不是可以把家纺协会的概念先做出来,然后把家纺协会就放到上海去。南通的家纺确实在东南亚是很有影响力的,在结构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是高端不足、中低端过剩。我们今天已经拥有了进一步提升做高端的产业存量,我认为在家纺产业里面,我们是可以做的。在这方面是有基础的,这需要体制整合、组织整合、概念整合、合作机制整合。我大概地讲了一下行业的情况。可能也说得不准确。第二个是高端有些东西稍微使点劲,比如说刚才讲的家纺指数问题,家纺的消费流行趋势发布问题,家纺市场成长的占有率情况、竞争力情况、竞争力指数,这些都是概念产品。这些产品最终是覆盖加工制造能力的,说到底今天全世界加工生产能力不重要,但是加工生产能力又很重要,问题是有没有引领概念的能力。习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四大要求,其中包含要把上海打造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市委市政府到201410月份才发现这个概念没有怎么落实,以至于急忙去几个大学做调研,然后定下工作方案来。1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排一些重大项目,一般12个,34个,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有影响力的,所以201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大研究项目就是科技中心的这个项目。规划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总书记来必须把这个方案上报,所以是比较着急做的调研,在520日,把这个给做好了,报到了北京。这当中我们也参加了很多的讨论,现在上海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龙头企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研发成果和风险资本参与的这方面的不足,而深圳在这个问题上根本不是问题,南通在结合市政府产业政策的研究上,要吸取苏南某市的经验教训。因为我当时接触该市市政府的时候,觉得该市市政府就是创投公司,因为当时我正好接触了一个从美国回来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回上海工作,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就介绍给我,当时我在学校科研处当处长,我就帮他做了一系列的安排,结果某市市政府知道这个人,把他请过去,说你到我这边来,我现在就给你600万,这个人最后就真的去了该市,但他去了以后,就搞创投公司,他多多少少给该市带来项目的,带来的药材器材项目,是化学的,但对该市政府影响太大,当时市政府做创投,做法有点过了。市政府究竟发挥的是什么角色,从科技对接上说我觉得我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作用,关键是从什么地方和他合作。不仅仅这样,我还补充点说法,腾迅的主要的融资的第一个关键是南非的资产,这个马云的阿里巴巴的融资是软银。浙江民营经济这样发达,那么多的情况下居然融不到资,是软银看到了,是南非看到了,我们的民间资本数量是不小的,关键在于你帮助他如何组织,因为对每一个民营企业家来说,它的数量并不多,但是全社会如何发育创投基金,如何发育理财的这种服务性的金融公司,帮助解决南通地方资本投资能力的市场运作。而不要政府包办。这里面就涉及到配合上科技中心建设,配合项目的选择,配合科技风险项目参与的能力。

第四个问题自贸区体制的运用,在园区合作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在广东、在福建是分片区的,上海是在上海范围内分片区的,我相信自贸区体制的这种管理这种运作方式,我觉得我们首先如何融资和积极参与,因为自贸区它的外汇账户独立的,海外资本的成本相对低,所以我以前评估过一个上海港的案例,自贸区本来就有港口,有码头环境,当时上海港就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结构的调整,当年就节约了财务成本2.5亿,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我们怎么去组团,怎么去联合入驻,对接海外资源的问题。

最后我说一下生活资源资本化的问题,因为南通作为鱼米之乡,作为上海的后花园,我们整个的环境条件,绿化也好,城市也好,濠河环境也好,包括近代第一城的概念也好,包括如皋的长寿之乡也好,包括狼山的旅游资源也好,因为上海的公交车上都有我们南通的广告,我们要想如何深入,如何打包,形成一系列的生活资源资本化的能力,形成整体城市的推广能力,辅助于产业对接,因为产业对接的背后是人员的生活问题。

接轨上海的意义非常重要,希望向上海的专家多多学习,真正和上海牵手的人,要了解上海人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真正拿什么去对接,我们要提升,怎么提?改革从哪里改?我们在课题上也可以研究,共同来探讨,到上海去走一走。

 

(作者系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院长、企业研究所所长,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版权所有 南通市信息中心 2003-2007© 苏ICP备050035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