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理论

以创新文化引领 推动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18-06-26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正平   张云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三十讲》聚焦新时代、解读新思想,积极回应干部群众的最大关切,是广大干部群众更及时、全面、系统、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本文从培育创新文化角度阐述,以创新文化提高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推动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源泉和动力。

一、理解创新文化

1、创新与文化

创新是一个经济活动,更是一个社会活动,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文化在价值观层面深刻影响着社会各群体的行为方向,包括对创新的认可和激励;创新则通过创造或应用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新创造新的价值,从而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2、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表现为对创新价值的高度尊重,崇尚自由竞争激发创新活力,以及全社会支持创新的舆论氛围和责任意识。创新文化的发育过程,是让“创新”成为时代文化的最大特点。

进入21世纪,以资源、资本和劳力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加速向以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转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创新发展的道路,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依靠知识的创造和使用,推动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二、以创新文化推动南通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发展与传播,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文化与创新的互动是社会文明演进的主旋律。文化在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和主动的角色。

1、南通具有良好的创新文化历史和氛围

南通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人文荟萃,历代能人辈出。近代先贤张謇是一位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者。追求卓越是张謇一生的显著特点,无论矢志求学摘取科举桂冠,还是经营实业振兴民族经济,张謇那充满神奇和坎坷的一生无不贯注着创业、创优、创新的精神气概。

对于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张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主张:“去闭塞之习,刻意改良”。技术无疑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元素,但是技术不是影响创新的唯一因素,仅走技术路线的创新实践过于狭窄。

“科学家欲取得彼等之信用,非能为彼赚钱不可。欲赚钱非徒科学之精深,而须能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心理,量度社会经济,以为发展之标准”。张謇把技术与文化结合起来的创新实践,就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应当与当地的文化观念、文化习惯、文化传统、文化生活需求相协调,创新既要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又要适应文化环境和满足人民文化发展的需要。

张謇基于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宽广的胸怀和视野开创了南通“诸多第一”,实现了南通历史上第一次辉煌,张謇致力于创新活动更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经验。

跨江沿海,优越的地理与人缘环境,使得南通的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点,南通成为海内外英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南通秉持张謇精神,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文化迸发,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南通这座城市持久兴旺繁荣,靠的就是敢于作为,勇于突破,敢于变革,善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的支撑。

本世纪初,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成为全社会普遍价值观和情感认同。强烈的自主创新精神,创造了更强的竞争力,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南通的这种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造就了全国闻名的科学发展“南通现象”,突出体现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精髓和社会心理认同。

2、培育创新文化  

著名学者张鸿雁在《城市文化资本论》一书中论述,“无论是在城市文化资本挖掘、创新方面,还是在城市形象设计与建筑方面,就是要构建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因’”,所谓“文化动力因”就是指城市的创新文化。文化使城市经济社会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可持续的发挥。

面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上海提出构建“1+6”大都市圈战略构想,上海总体规划是到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南通的发展定位得到全新思考,南通将成为与上海全球科创相配套的创新之都。

其一,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世界城市发展创新理念相适应。其二,与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其三,与统筹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相契合。南通应该是未来实现区域率先崛起的示范性标杆、影响力释放将进一步超越、创新空间将会再一次拓展。

南通必须培育竞争、进取、宽容为内核的城市创新精神,城市的风格、形象和理念是南通创新文化的核心内容。创新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建设过程,促进社会观念建设,提高创新意识,对新思维和新的变化、风险乃至失败抱有积极的态度,通过培育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人文素质环境、改造城市社区景观,构建新的城市符号和文化结构。

三、怎样培育创新文化

立足区域资源特点,根据自身独特的历史、经济、文化、环境和地理,充分挖掘城市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具有特色与优势的创新文化。

1、培育创新精神

培育创新文化要发挥人的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态度、创新思维,追求卓越、鼓励竞争。重视创新特质,追求执著、尊重个性。通过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创新融合,营造内涵丰富、多元多样的创新文化生态,体现南通独特的创新文化魅力。

南通要将创新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心,大力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创新意识,增强群众敢于创新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发展新时代的创新文化。

不仅要强化挖掘独特文化底蕴,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营造本土文化的核心竞争优势;营造创新环境,以创新精神来塑造创新之都的文化精神和城市灵魂;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鼓励创新、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全体市民的创造活力,以创新精神来塑造南通的文化精神和城市灵魂。

2、培育创新人才

要培育人才,注重现有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做好存量人才的管理工作,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发掘和培育创新人才,更要调动各方面人才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从长远看,要鼓励本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职等院校根据本地产业特点设置相关专业与研发项目,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活动和培育人才。

此外,要引进人才,南通要以更开放的态度,让更多的创新要素进入,包括技术创新型人才、创业创新型人才、管理创新型人才和风险投资家。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吸引保留住人才,对人才引进采取住房、事业启动费、子女人学、生活安置以及配偶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为高层次人才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搭建平台。

要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以包容、开放的心态,鼓励人才创业,支持人才创新;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形成才为我用、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3、培育城市文化品味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和城市规模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城市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品味。

经过几代人努力,南通囊括了数个“全国第一”,是教育之乡、体育之乡、建筑之乡、文博之乡和长寿之乡,在全国树立了南通品牌。

面向未来,南通要成为一座亲和包容、和谐多元的人文城市。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保障各类居民的生活质量。

“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完备的文化氛围,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南通创新、创业。南通要成为一座环境优美、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达到较高的环境标准,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成为生态良好、富有情趣、让入愉悦的美丽城市。拥有快捷便利的交通与生活设施、系统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高品质的街区,能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4、培育创新文化的舆论氛围

解放思想,培育创新文化持续迸发的思想舆论氛围,处理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创新文化促进建设创新之都,以建设创新之都促进创新文化发展。

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创新思想氛围,发掘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创新文化活力,处理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要继承传统,追求创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通过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研讨活动,培育广大市民创新文化的观念,提高创新的积极性、能动性。通过广大的宣传,促进民众了解创新的最新进展、理解创新的重大意义,支持民众进行创新创意活动或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在城市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思想、创新精神的社会风尚。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使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结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贯彻落实好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推动干部群众深刻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通过学习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自觉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抱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版权所有 南通市信息中心 2003-2007? 苏ICP备110268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