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之旅

城 色

发布时间: 2019-03-14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昨天、今天,明天。连接的是历史,纽带乃文化。

天与地,江与海,交汇在东方这座城……

她是多色块的。阳春三月,麦苗和油菜花青黄相间。寅阳,江苏第一个出太阳的地方,红彤彤的朝阳喷薄在蔚蓝的海上。

五彩纷呈。

一座古遗址。

去到上海北部、长江北岸的南通,不能不去西北的海安,海安西北的青墩,是一个村子,不算大。

没有完全开掘的遗址,却是江海大地人类文明的丝丝曙光。

孤零零的一块牌子,标识着南通人那段识江搏海、可歌可泣的古代史。地下是座宝藏,试掘就已出土好多珍贵文物。

鹿角上有鲜明的刻纹,是文字的早期还是计数的符号,考古成了谜。

干栏式建筑,5000年前居住的模样,呈现在见多识广的文博专家眼前。长江流域文明,青墩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稻粒,诉说这方土地早已是鱼米之乡。

还有,那方方整整的玉琮,紫绿相间,白纹飘忽;装柄陶斧,那么精巧、精细。做工那么讲究,先人的审美眼光,让今人啧啧称许,与今天没有太过的异样。

在南京博物院、南通博物苑里,我看到这一切,眼前分别是黎明到来的初曙,让人眼睛放亮。

夕阳里,草林深深,农田里庄稼泛着油光光的青色。河流密布,水流潺潺。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久久回望,这座小村庄,先人的古村庄。

毗邻的吉家墩,也有地下的悠久世界。文明,埋藏在地下,透出一丁点儿神秘。

现在这里早已是土沃田肥,可那个时候只是海边的一片民居。后来,不知何时,海水无情地浸润、漫延开来,淹没了她的容颜,以及旧日的光辉。

南宋末年汪元量放言:世间兴废奔如电,沧海桑田几回变。历史中走来,我找到了此诗的出处,终于,在眼前为实。

5000年。青墩、吉家墩。

底色的南通。

一座近代城。

2002年6月底7月初,有一个人赤日炎热里应邀来到了南通,他叫吴良镛,赫赫有名两院院士、文化大家。他发现了一座城,“中国近代第一城”。

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吴老的信条,科学家终究是严谨的。脚踏实地,站在谯楼钟楼上平视南方,狼山就在眼里,江南在远方。俯视西北片古代建筑群,再次感慨日与月的巨变和轮回。钟楼上“江淮之委海之端”七个字,吸引了一代规划大师睿智的目光。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张謇,及其他亲手引领的团队,中国人,日本、德国、荷兰、美国人,合力齐心,把创办的企事业像珍珠一样洒在一城三镇、濠河两岸……

践行实业,推动大教育,改造中国社会的两个方向。张謇依靠江海乡民,大面积、大力度切入,坚苦而自立,坚忍而不拔。走向现代中,南通终于感动中国。

走在运河两岸、濠河之畔,瞥见120年的大生纱厂,机器声隆隆,传递着历史的回声。博物苑近在眼前,今年已一百又十年,张謇手书“设为痒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珍藏在建筑堪称经典的南馆当中。

乘船西行,濠河两岸林木依依。春夏秋冬,有着不一样的神韵。图书馆,翰墨林印书局,有斐饭店,通明电器公司,东西南北中五公园,民国初年的旧址一一映入眼帘,四季都不变。

面对江海儿女创业的沃土,我遐思着,当年曾经有过的“新天”,出自外国朋友嘴里的“江北首都”,长江北第一位的城市。中华文化绚丽多姿,正是因为有地域文化的增光添彩。

100年。公司、公园、公众。

亮色的南通。

一座江海城。

江水涛涛,海浪拍岸。

红十四军创立,反清乡,七战七捷,南通解放。改革浪潮中,先港口、后城市,渐次进一步开放。

朝阳向南通再洒希望之光。

徜徉在长江堤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30年历史并不漫长,可她是14个沿海城市进一步开放的肇始。政治家是坚定的,也是充满远见的。1986年11月,当时的胡耀邦空中看,地上走,洞察着这块年轻的土地,神采奕奕:“扬子第一窗口”。高楼耸立,绿树成荫。我搭船在江面摇曳,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已巨龙般贯通南北,建设中的沪通铁路大桥每天都在向江南靠近、靠近。大都市上海,于是近在咫尺。

走过吕四港,来到洋口港,我又一次走进通州湾,广袤的水陆连接处,不光有海有滩,还有港口,一家家民资外资企业接踵入驻。

来自最新一个海洋强国美国的马氏在《海权论》里早已安民告示:“一国海岸线是其世界一部分,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

一百多年后,面对辽阔的海洋,江海儿女又一次敞开胸怀,发出响亮的呐喊。

2015年,GDP超6000亿,财政收入过600亿。桥接江南,港联世界。江海联动开发,陆海统筹推进。朝向海洋时代,朝向全球世界。2016年,南通再出发。

从河而江,从江到海,南通人于是信心更加满满。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现在应是靠海用海,依江利海。

新世纪15年。通江达海,立于潮头。

本色的南通。

每座城市,或古或新,或大或小,即使高楼大厦构成的天际线恍若千城一面,但她都有迥异的表情和气质。因为,地理的赐予,历史的赋予,文脉不全相若,气象也各呈异态。

范仲淹诗云:“两两凫雁侣,依依江海频”。走过江岸与海滩,踏过大街及小巷,才发觉家就住在江海河边。同我一样,每个南通人回眸,常会有如斯感叹。南通色彩,卓尔不凡。

“江海明珠”,乃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给予南通的荣光。江的雄浑,海的无垠,城市明珠般秀丽、迷人。他早就赞誉南通人求学、求知、求新,不畏艰难困苦,只求出人头地。

江海河口城市不少,然而,大江大海交汇的城市寥寥无几。从倚江傍海、追江赶海,再到通江达海、拥江抱海,我来寻寻觅觅这座城市江与海的味道,还有北与南的情调。

河,江,海,自然的,也是给人幸福的。最是那一抹蔚蓝,禁不住感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黄正平,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版权所有 南通市信息中心 2003-2007? 苏ICP备110268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