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树立正确政绩观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 2014-09-28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当地群众对我们为官一任甚至是党执政形象的评价。因此,树立正确政绩观不仅是一个领导干部全心全意推动发展、为民谋利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树立正确政绩观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核心都是“为民”,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最好引导。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与党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党的群众路线内容虽然只有短短22个字,但党的宗旨、目标、工作方法全部包含其中,无论是在过去战争年代还是当前和平建设时期,群众路线一直是我们克敌制胜、取得发展成效的法宝,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为共产党人干事创业指明了思路和方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然就应该成为正确政绩观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93年的奋斗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真正从心底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时时刻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实际工作中才不会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会形成正确的政绩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之所需。

  另一方面,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古往今来,做官为政者无不重视政绩,有正确的政绩观才能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追求政绩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给群众谋利益,而是做给上级看,为了个人升迁、给自己留名,导致短视心理,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喜欢在显绩上下功夫,结果往往是背离实际情况,损害了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等等。出现这些情况,就是因为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形成了扭曲的政绩观。我们在干事创业实践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呢?关键就是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按照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去追求政绩,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决策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检验的政绩。

  怎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更好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牢记群众利益,把为民谋利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点和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着眼发展全局,遵循客观规律,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切忌“情况不明决心大”,最后出现“拍胸脯保证、拍脑门决策、拍屁股走人”的情况。当前,如东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我们开足马力、赶超争先,千方百计上项目、抓投入、促产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是无可厚非的,是党和人民群众交给我们的历史任务。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因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而产生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不能不切实际提过高口号或是一年一个口号,为了自己一任的政绩去折腾人民群众。要牢牢把握发展实际和群众利益,按照加快建设“新型海港城市、现代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打基础、求突破,扩总量、提质量,既做到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又要扎实把发展的基础打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让如东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取得新业绩。具体工作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第一导向,把精力和心思放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花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应强烈的环保、交通、教育、医疗等突出问题,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绝不搞不符合群众利益的“花架子工程”、“面子工程”,实实在在多考虑群众过日子,多给群众找路子。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不断优化工作作风,加深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职责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工作中,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能只满足于日常批转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要安排更多时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群众和基层干部直接交流沟通,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现在有些机关干部下基层,只是到下级机关的办公室里,听听汇报、翻翻资料、看看数字,坐而论道。这就往往看不到真正的问题,找不到真正的症结,所提的意见、建议或者决策也只能是“镜花水月”,这样连群众的面都没见到,建设一线的地气都没接着,谈何为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加深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就更加做不到了。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严格落实基层联系点、挂钩帮扶等制度,认真开展“三解三促”、“双百双解”、扶贫帮困等活动,坚决杜绝“四风”问题,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群众认可满意作为最高评价,不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依靠群众争取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工作。没有人民群众参与的追求政绩的行为都是无本之木,心系群众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依靠群众争取更大的发展成效,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能力。毛泽东同志说过:“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任何政绩的取得,都不应该是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结晶,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地方政府的施政行为,其根本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意见和社会承受力,没有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问题办事情,就匆匆施行,结果自然是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有的时候仅靠领导干部个人拍脑袋做决策后,就乱铺摊子,乱上项目,更是劳民伤财、怨声载道,甚至发生很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可见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对一个地方的顺利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群众有意见、有看法必须停下来仔细考虑,加快调整,这样我们每上一个项目、每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才能赢得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我们做什么事都将无往而不利。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尊重和重视群众的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善于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经验集中起来,为决策服务,与人民群众一起,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搞建设、谋发展、抓落实,才能保障我们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取得优势。

  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个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只有真正明白权力是人民给的,政绩是需要群众认可的,我们的从政环境才会形成“争位争先争贡献、求实务实抓落实”的良好风气,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顾长远等现象,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真正追求,才能在干事创业中多考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从而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取得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真政绩。

                                                                     (作者系中共如东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版权所有 南通市信息中心 2003-2007© 苏ICP备050035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