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
今天,我围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同志们交流。
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这个问题,进一步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也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此,我们党郑重提出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既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就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写出来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著作。1938年10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时明确指出,我们“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他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重要文献中,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严重问题,再次指出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那一年中央还作出决定,“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习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毛泽东同志说:“这个责任是担在我们的身上。”毛泽东同志关于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指针。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学习理论,关键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防止形而上学和片面性。”胡锦涛同志指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贯穿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党的领导人之所以一以贯之地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因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坚决抵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种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又不要被针对具体情况、具体条件的个别词句、个别结论束缚住手脚。正因为我们党采取这种科学态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
这里我还要特别说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我们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里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反映和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指导工作,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始终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并富有成效地解决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就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08年9月开始至今历时一年半,加上试点工作整整两年,自上而下分三批在全党开展,呈现出许多特点,各地区各部门有许多创造,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全党的一次大普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次成功实践,为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已于2月底基本结束,中央将召开总结大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也要认真总结和切实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认真做好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工作,运用学习和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到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到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同志关于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因而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首先要对人民群众有真挚感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社会利益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突出问题。有的脱离群众,对群众的感情淡漠了,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这些都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古往今来,一些对推动社会进步有作为的政治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以关心老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就说明了这一点。封建士大夫们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该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扎实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大量情况表明,在党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着进一步培养、巩固和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的问题。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学生,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中有的是能者和智者,要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这个话包含的道理是很深刻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
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归根到底必须解决好为谁掌权用权的问题。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
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其中一个深刻用意就是告诉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权力的性质,用好手中的权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权力是柄“双刃剑”。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权力,为我们创造和提供了为人民服务的机遇,同时也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主攻目标。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对领导干部拉拢腐蚀的手段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隐蔽,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结交权力。领导干部一旦放松了警惕,经受不住各种诱惑,就可能搞权钱交易,滑向腐败和犯罪的深渊。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一定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都要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牢固树立这样的权力观,要求我们把权力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上,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越轨、不出格,始终做到公正用权;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按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不超越用权的界限,按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不任意妄为,按规定的责任行使权力、不逃避约束,始终做到依法依规用权;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时刻警惕官僚主义滋长蔓延,坚决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带头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始终做到立党为公、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等等。这些基本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之中,内容博大、思想精深,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深入钻研,需要原原本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才能领会得更加深透。最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重点是系统学习和掌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观点,用以观察、分析和解决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用以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原则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科学理想,激励和鼓舞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保持应有的纯洁以至腐败堕落,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实践表明,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既要正确认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更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最终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就是说,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引领当今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因而要始终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勇往直前。
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根本前提的观点,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把握社会,揭示出生产力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从而确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都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动摇。这一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牢把握。我们讲发展,是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的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的,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宽广的视野、战略的思维,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要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必要保障和更强大动力,经济发展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就是为了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完整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对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这个科学概括,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在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既要注重经济指标又要注重人文和资源环境指标。这就必须树立致力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正确政绩观,也只有坚持这样的政绩观,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和人民满意的实绩。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方法,用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领导工作水平
这里所说的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无疑地只是借用了宝贵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邓小平同志强调,学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江泽民同志指出,学习和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多掌握一点唯物辩证法,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要求。胡锦涛同志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作出了许多深刻阐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对于做好领导工作十分重要。比如,出主意、用干部是领导工作的重要职责。要出好主意,基础和前提是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形势。只有学会辩证地分析和比较从局部到全局、从眼前到长远的发展形势,学会辩证地认识和比较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学会辩证地思考和比较历史的和现实的发展经验,才能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的大形势、大趋势和历史经验之中去考虑、去研究,才能作出正确谋断和决策。选拔使用干部也是这样,既看长处又看短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或补其所短,让干部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科学发展观是充分贯彻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它所强调的发展,是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关系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的统筹发展,是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关系的全面发展,是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现在与未来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特别注意掌握蕴含其中的辩证法,掌握得越全面、了解得越深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也就会越全面,对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也就会越深刻、行动也就会越自觉,就越能创造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业绩。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只有解放思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思想认识从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使我们正确地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前进,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必须相应地跟着变、跟着前进,这也就是实事求是。因此,坚持实事求是,一定要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机统一起来,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践表明,坚持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注重和坚持调查研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一门必备的基本功。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讲真话,敢于道实情,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刻意评功摆好,不回避和掩饰问题。要善于听真话,鼓励下级和群众讲心里话,反映真实情况。要正确对待和诚恳接受同志的诤言挚语,坚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志关系,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现在,群众路线已经被有些党员干部淡忘了。不少基层党员和群众反映,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这种说法,从一些侧面反映出党的群众工作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这里面既有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也有方法问题、能力问题。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领,真正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共同奋斗。
五、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努力。这里我强调三点。
第一,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这“三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揭示了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特性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现象与本质、特殊与普遍、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诸多重大关系,树立全局眼光、提高统筹能力提供了思想武器。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视野开阔、胸襟博大,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才能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克服和避免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及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现象,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的辩证法,富于批判性、革命性和创造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反对把一切事物看作凝固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主张不但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在对待自身学说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同样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依据实践发展和科学进步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这从根本上破除了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形式主义和无所作为,因而要求人们转变思维习惯、突破思维定势,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自觉地做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勇于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厘清了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诸多范畴,反对一切违背唯物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并与之划清界限,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辩证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性,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第二,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组织起来的,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长期、复杂而又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迫切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实践的探索,不断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最终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内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而不能动摇。同时,我们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情况、提出任务,科学判断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正确处理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关系,总结和运用世界各国执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使党的建设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我们要认真贯彻全会精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三,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回答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当前,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迫切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对党的建设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力求在一些关键问题、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选人用人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群众十分关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机制逐步健全,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但是,干部人事制度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仍然不少,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仍然严重。从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看,用人不公、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依然是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德”、“才”考实考准,如何把在一线艰苦岗位上埋头苦干的人和老实人正派人选用上来,还需要制定操作性较强而且群众信服的办法。比如,民主推荐干部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必须坚持。但如何做到既尊重民意又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的职能作用,防止简单以票取人、拉票贿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比如,中央对竞争性选拔干部作出了一些刚性规定,但如何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设计避免简单的以考取人、高分低能等问题,需要认真探索。比如,中央明确提出选拔任用干部要改进提名制度,普遍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核、差额酝酿,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改革,如何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同样需要认真研究。
党的基层基础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点。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党的基层基础工作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比如,近年来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蓬勃兴起,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如何适应这种新情况,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大在产业链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扩大基层党组织在新领域的覆盖面,需要认真研究。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得到强有力的推进,尤其是律师行业、会计师行业等党组织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成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一个新亮点,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比如,如何确立党员队伍建设的方针,处理好党员数量与党员质量的关系,把好入口、畅通出口,保证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党的纯洁性,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十分复杂而宏大的工程,必须有民主集中制作保证。如何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创造,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又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这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类似以上这样的重要问题,党的建设工作中还有不少,都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改革创新精神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会得到新的提高。
(选自习近平同志2010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标题为《学习活页文选》所加。原载2010年3月8日《学习时报》)